Category: 挑战未来

  • 2021年10月8日:人口下降的后果

    罗马尼亚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重,主要原因是人口的负增长率,第二是人口外流。据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1月1日,罗人口下降到1920万以下,比2020年1月1日减少近14万3千人。罗马尼亚在一年内就失去一个中等城市的人口。经济分析师康斯坦丁·鲁丁斯基(Constantin Rudintchi)说:“其原因相当清楚。出生率低,死亡率高,但主要原因是人口外流,迁移到欧盟的共同区域。统计数据明显表明这个发展趋势。另一方面,人口的老龄化是显而易见的。老年人日益增加,年轻人日益减少。据统计这个发展趋势将会继续下去。”


    不仅罗马尼亚,而且整个欧洲都面临人口下降的问题。如果说,十九世纪初,欧洲大陆的人口占全球人口的15%,那么,目前仅为5%,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世界其它地区的人口日益增长。尽管欧洲人希望家庭有更多的孩子,但由于各种原因很难做出多生孩子的决定,其原因包括:缺乏经济稳定并对孩子的未来感到担忧。结果是,出生率日益下降,这对劳动力市场、卫生系统和退休系统构成威胁。据预测,到2050年,欧盟人口的平均年龄将会达到49岁,就是说,人口不断老龄化,致使退休者增加,而在劳动市场开展活动的人员不断减少。


    罗马尼亚人口老龄化现象因人口外流更加严重。前几年有数百万罗人移居国外,大部分是迁移到西欧。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0年离开家园的移民比来罗移民的数量高达2万9千人。经济分析师康斯坦丁·鲁丁斯基说:“对经济的影响很明显,更确切地说,我们面临经济问题,因为有很多专业素质高的人员移居国外,我们失去大量劳动力。另一方面,老龄化社会有不同的需求和更高的支出,我这里指的是退休金支出和卫生费用,这是罗马尼亚的一些敏感的领域,因为资金不足,因此我们已经面临的问题将会变得更加尖锐。


    据欧洲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欧盟地域统计单位命名法(NUTS)的1216个区域中的802个区域,于2050年比2019年将会有人口增加,另414个区域将会有人口下降。人口老龄化最快的国家是波罗的海国家、波兰、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等东欧国家以及意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南欧国家。人口将会继续老龄化的其它欧盟国家是捷克、希腊、克罗地亚、匈牙利和芬兰。据预测,只有10%的欧盟区域人口将会增加,其中8/10在德国。该国的平均年龄会下降最多4岁。据欧洲统计局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由于新冠疫情2020年的死亡率达到近60年最高水平。欧盟国家的死亡人数比2019年多53万4千,增加11%。具体来讲,欧盟人口从4亿4730万人下降到4亿4700万人。从人数上讲,意大利人口下降最为严重,达38万4千人,占全人口0.6%,排在其后的是罗马尼亚-14万3千人,占全人口0.7%,波兰-11万8千人,占全人的0.3%。尽管如此,从死亡率在全人口的占比而言,罗马尼亚排名第一。


    我们是否可以阻止人口下降呢?康斯坦丁·鲁丁斯基对此表示怀疑,他说:“令人遗憾的是,这个现象看起来没有解决途径。其它国家采取了各种促进出生率的措施,如:向母亲们提供补助金和比从前长的产假。我们在罗马尼亚也可以实行这项政策,但目前政治家们对人口下降的问题并不予以应有的关注。”罗马尼亚的邻国摩尔多瓦共和国人口情况更加严重。据基希讷乌“未来社会倡议和发展”研究所的统计数据显示,自1991年至今,摩尔多瓦的人口下降约150万人。摩人口目前仅为290万人,其中包括德涅斯特河沿岸人口,该地区的人口低于30万人。摩尔多瓦共和国人口的近1/3最近30年来移居国外,使摩尔多瓦成为人口下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逸雪(翻译),苏燕(译审)



    注意:本文版权仅属罗马尼亚国际广播电台所有,并受国家版权法保护。任何复制,引用及转载需得本电台同意,并不得超过500字,且须在文后注明文本出处及链接网页。



  • 2021年10月1日:塑料-水资源的头号敌人

    2021年10月1日:塑料-水资源的头号敌人

    污染水生物环境的废物大部分是塑料制品,这在罗马尼亚和全球范围成为十分严重的问题。而日益增多的环保组织也通过各种方式清洁水流,并向公众和地方政府就这种污染构成的威胁提供信息。其中之一“为明天而行动”(Act For Tomorrow)的环保组织开展了一项题为“我们为水资源而行动”的计划。大多数专家提醒说,在海洋环境中人为产生的废物里塑料占90%。据来自联合国的数据显示,每年有十万个海洋动物因塑料垃圾毒害而死亡。罗马尼亚的情况如何呢?尽管有关这方面的官方数据很少,但我国这方面的发展趋势大概与全世界相同。


    “为明天而行动”环保组织的安德雷亚·彼得鲁兹(Andreea Petrut)说:“罗马尼亚有关水资源中废物的统计数据并不多。环保部或其它公共机构没有就国内水域的宏观废物污染度作出官方统计。欧盟范围的各类有关统计中,曾将罗马尼亚分别排列在污染度的首位与第二位。无论如何据今年年初的调查数据显示,罗马尼亚所有淡水资源和黑海里都含有微粒塑料。这指的是非常小的塑料碎片,更确切地说是来自分解塑料的纳米微米碎片。罗马尼亚的所有淡水里都含这种微塑料碎片。鉴于这些塑料碎片对水生物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危险,我们应该意识到这是非常令人担忧的问题。”


    “为明天而行动”组织采取的行动多种多样:包括预防提供信息、垃圾收集和回收等。一个民间组织是不能单独解决如此严重复杂的问题,但其它组织和政府官员也可以启动类似倡议。此外,民众意识到乱扔塑料垃圾构成的威胁,而积极采取减少污染的行动是值得欢迎的。其实,“为明天而行动”只不过是为保护罗马尼亚水资源作出努力的组织之一。我们在前几次节目里也曾向大家介绍了这样的另一些组织。


    下面请听安德雷亚·彼得鲁兹向大家介绍“为保护水资源而行动”计划的重点。她说:“我们的计划有四个战略方向。首先是:为预防污染而提供教育和培训,预防人类产生的废料达到水生环境。第二是:进行干预和清洁;第三是动员社区和进行适当的宣传,包括在研究领域;第四是回收塑料垃圾并从水资源中收集所有废物,将其纳入循环经济系统。我们去年在罗马尼亚建立了第一个用巨型海洋动物形的垃圾桶收集废物的基地。在海滩放置的海洋动物形的垃圾桶今年增加到8个,目的是提醒游客,他们留下来的塑料废物终究会回到水中。我们还有一项独特的叫做惠比寿(EBISU)的计划,这就是罗马尼亚和欧洲的第一艘百分之百电动的垃圾收集船。这是我们在罗马尼亚与我们的合作者从零开始的环保计划。去年开展了一项题为‘与水流里的废物面对面’的教育和宣传活动。此次活动获得了环保与通讯领域专家授予的多个奖项。具体来讲,就是将垃圾和罗马尼亚水流里所有濒临消亡或受保护水生物种进行比较,证明废物永远留在水中,而水生物种的寿命要小得多。我们在康斯坦察设立了世界上最大的净化空气的壁画,主题是就海洋污染的危险拉响警报。此外,我们也很注重清洁活动,用我们的垃圾收集船及其它船只多次进行清洁水流的活动,岸上有很多志愿者也纷纷加入我们的活动。”


    组织者说,宣传活动的结果出乎预料:在仅仅15个月的时间内,在罗马尼亚海边及其最污染的河流和湖泊中就已经收集了19吨垃圾。有选择收集的所有垃圾被回收,加工成新资源。共有400名志愿者参加活动,为清除水面和岸上积累的废物花费精力和时间。一百多万人在网上观看了题为“与水资源面对面”的宣传活动。地方公共机构也动员起来,向这些活动提供支持。许多当地民间组织将此次宣传活动的信息传播到其它社区,动员志愿者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逸雪(翻译),苏燕(译审)



    注意:本文版权仅属罗马尼亚国际广播电台所有,并受国家版权法保护。任何复制,引用及转载需得本电台同意,并不得超过500字,且须在文后注明文本出处及链接网页。

  • 2021年9月24日:摩尔多瓦共和国的乐观情景

    2021年9月24日:摩尔多瓦共和国的乐观情景

    摩尔多瓦共和国上月底庆祝脱离苏联苏联控制宣布独立30周年,此次庆祝活动是在摩尔多瓦进一步复兴与其西方伙伴关系之时举行的。促进这个发展趋势的两个重要事件是,去年11月的总统大选中亲西方的玛雅·桑杜(Maia Sandu)当选为总统以及在今年7月议会竞选中社会党及其盟友被赶下政治舞台。普鲁特河沿岸,多数人口讲罗语的摩尔多瓦共和国1940年被苏联吞并。51年后在周围的苏联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控制的背景下,摩尔多瓦也宣布独立。前外交部长、历史学家阿德里安·乔罗亚努(Adrian Cioroianu)在接受本台记者的采访时对当时的历史事件及摩尔多瓦如何决定脱离苏联控制进行了分析。


    他说:“对当时东欧黑暗历史上关键性事件是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Mihail Gorbaciov)在苏联进行改革。这就是乌克兰、白俄罗斯和以叶利钦(Boris Yeltsin)为首的俄罗斯等苏联加盟共和国决定脱离苏联的基础,而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变成魔幻学徒。他自己实行的改革终于有害于自己,使他成为一个实际上不复存在的苏维埃联盟的领导人。这就是摩尔多瓦共和国于1990年,在苏联解体之前,开始恢复自己的民族意识的背景。我们不应该忘记的是,摩尔多瓦提出的首批要求属于文化和民族意识的范围,这指的是拉丁字母和重新确定自己来源于欧洲的文化。这些文化上的要求成为1991年8月宣布独立的基础,但令人遗憾的是,与此同时爆发了一场冲突,其实,德涅斯特河边的冲突在摩尔多瓦宣布独立之前就已经爆发了。”


    除了德涅斯特河沿岸,这个多少人讲俄语,目前在俄罗斯的支持下主张自己独立于摩尔多瓦共和国的分离主义地区产生的冲突之外,摩尔多瓦最近30年来面临了一系列严重危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1998年的内部政治动荡和大规模的示威游行。在2009年将主要外交目标宣布为接近欧盟之后,摩尔多瓦共和国得到的好处是签证制度被取消,并与欧盟成员国签署了一项自由贸易协议。不过,几年后由于2014年十亿美元在摩尔多瓦的银行系统中消失,一系列重要改革陷入困境,其中包括司法系统的改革,以及2016年一位亲俄罗斯总统伊戈尔·多东(Igor Dodon)当选为总统等事件,这一切致使摩尔多瓦与欧盟之间的关系变得冷淡。目前,在去年11月大选中亲西方的玛雅·桑杜赢得胜以及今年议会竞选上社会党及其盟友被赶下政治舞台后,摩方与其西方伙伴的关系重新复兴起来。政治分析师弗拉德·祖尔卡努(Vlad Turcan)认为,这些胜利向摩尔多瓦提供重新迈向欧盟的道路的机会。


    他说:“摩尔多瓦共和国最近几年来,因重新转向东部,经历相当艰难期间后,这再次坚决表达接近欧盟的愿望。目前庆祝摩尔多瓦宣布独立30周年时的事态,比一年前,当我们的未来不明时要好,这是很重要的。目前,在总统和议会选举中连续获胜之后,民众可以重振摩尔多瓦会1991年宣布要走的道路。


    借摩尔多瓦宣布独立30周年发表的讲话中,总统玛雅·桑杜强调说,新政权的燃眉之急依然是建立法治国家,并造福民众。摩尔多瓦需要何种计划呢?政治学家阿纳托尔·泽拉努(Anatol Taranu)解释说:“我认为,摩尔多瓦共和国目前需要的主要计划是进一步加强机构,以促进摩尔多瓦政府走向正确的方向。玛雅·桑杜及现任政府通过反腐败斗争以及为加强国家机构采取的措施,也就致力于此。另一方面,摩尔多瓦将除非加入欧盟,成为一个欧洲国家,否则无法独自达到建立繁荣昌盛社会的目标,来保障其公民的民主权利和福利的社会。如果摩尔多瓦不加强与罗马尼亚的关系,也无法达到这个目标,因为罗马尼亚实际上是对摩尔多瓦加入欧盟提供最真诚支持的欧盟国家。”


    玛雅·桑杜争取到总统职位,解冻了摩尔多瓦的外交政策,使其摆脱多东产生的隔离状态。



    逸雪(翻译),苏燕(译审)



    注意:本文版权仅属罗马尼亚国际广播电台所有,并受国家版权法保护。任何复制,引用及转载需得本电台同意,并不得超过500字,且须在文后注明文本出处及链接网页。




  • 2021年9月17日:20年后的阿富汗

    2021年9月17日:20年后的阿富汗

    在20年来在阿富汗开展行动的多国维和部队撤军后,塔利班人8月中旬在不到两周的时间内就已经控制了阿富汗大部分领土。2001年9月11日的袭击事件不久之后向阿富汗部署的美国和北约部队的军事使命结束了。在多国维和部队从阿富汗撤军之后,该国的安全局势急剧恶化,有关阿富汗的未来产生许多疑问,伊斯兰主义者将此视为一个重大胜利。这个发展趋势发生之前是否是可预见的吗?军事分析师拉杜·图多耳(Radu Tudor)在接受本台记者的采访时说:“这完全是可预见的,而且令人遗憾的是,当初在美国的指挥下,接着在北约和联合国的指挥和参与下,顺利进行了20年的持久自由军事行动,将恐怖分子从阿富汗领土上赶走。造成近数百万无辜百姓死亡的911袭击事件的主要罪魁祸首奥萨·本·拉登(Osama bin Laden)也是通过此次军事使命被剿灭的。此次使命的目的是支持阿富汗恢复稳定,并向这个面临一些相似于中世纪时代的一些现实的国家提供成为较现代国家的机会,而现在却面对一个不妥的撤军计划的后果。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和乔·拜登(Joe Biden)政府都没有对这项计划予以足够的分析,其后果引起公众一片哗然。我们观看各电视台和网站播放的图像时都对此感到焦虑。我认为,现在发生的一切是既艰难又必要,并且从支持阿富汗恢复稳定而言是一项好计划的不幸结局。其实,塔利班人的上台及此事引起的国际社会担忧证明,北约及其在最近20年来在阿富汗开展的军事行动是一件大好事。但此次使命不再能持续下去,不仅是因为巨大人员、军事和财务成本,而且是因为阿富汗应该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前塔利班政府的一位内阁成员纳吉丝·尼汉(Nargis Nehan)说:“拜登总统曾可以说:我要所有士兵到2022年9月从阿富汗撤军,但到那时为止,我希望确保获得政府与塔利班人达成协议,并知道我们的所有雇员和当地伙伴都安全撤离阿富汗。”她将美国撤军行动称为是一项不负责任的举动。纳吉丝·尼汉在通过西方国家建立的空中通道离开家园6天后,接受法新社的采访时称:“美国在阿富汗部署部队20年,再多一年对美国来说没有什么差距,至少是从财务和政治上讲。”纳吉丝·尼汉对国际社会向阿富汗投资总额两万亿美元的款项以及所花费的心血表示惋惜。她说:“被抛弃,被忽视,被背叛的感觉只能引起对国际社会更多的反感。我最大的担忧是,阿富汗的极端主义会进一步加剧。”


    另一方面,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Antonio Guterres)提醒说,新一场人道主义灾难迫在眉睫,并且人道主义和经济危机将会进一步加剧,基本服务将会完全崩溃。联合国秘书表示,阿富汗近一半人依赖人道主义援助维持生存。塔利班人承诺向人道主义援助提供帮助,但同时强调说,将要建立一个获得国际社会和阿富汗人民支持的政权。塔利班人的一位发言人在上台后首次新闻招待会上宣称,媒体和妇女的权利将按照伊斯兰法的原则受到尊重,但他们就此具体来讲意味着什么也没有提供更多的细节。


    在美国2001年向阿富汗派遣部队后,当地妇女受到的约束有所放缓,随着战争展开,地方政府承诺改善妇女的权利,而这在国际组织的支持下产生了一系列司法保护法律。2009年有关取消妇女遭受的暴力的新法律,将强奸和逼婚宣布为罪行,并规定阻止妇女就学或工作是非法的。目前,阿富汗的妇女担忧她们将会失去20年前获得的权利,而且永不再能重新恢复这些权利,尽管塔利班人声称:学校将继续向妇女敞开大门,妇女可以继续以学生或老师的身份去学校就读或授课。欧洲预计阿富汗移民将会对其接待移民的容量施加压力。2015年当欧洲遭受因叙利亚战争产生的非法移民浪潮冲击时的情景记忆犹新。尽管目前的情况不同,但鉴于塔利班上台之后发生恐怖袭击的危险更大,欧洲必须组织起来并保持警惕。



    逸雪(翻译),苏燕(译审)

  • 2021年9月3日:假新闻-操纵的手段

    2021年9月3日:假新闻-操纵的手段

    假新闻是将其内容用新闻的形式来表达出来,但全部或部分不真实。这是广泛使用的误传或操纵技术,也引起科学界的研究。假新闻可以迅速传播,尤其是网上,这就更加危险。对不太了解这个现象的公众来说,很难将假新闻与真实新闻辨别开来。


    分析假新闻的作者,传媒专家博格丹·奥普利亚(Bogdan Oprea)在接受本台记者的采访时说:“有些人不太了解这个现象,不知道并非是所有以新闻形式介绍的内容都是准确的。最近几年来,广大公众开始明白这件事儿。这个现象可以用几个概念来描写,其中最重要的有两个:有意的虚假信息和无意的错误信息。英语为了表达这两个概念使用两个不同的词语,这就是:“disinformation”即刻意制作的虚假信息,和“misinfor-mation”无意中传播的错误信息,这可以说是记者所犯的一个错误。除此之外还有恶意讯息“malinformation”指的是有关某人真实的私人生活的信息,本不应曝光的片段,这给他本人造成名声损害。譬如: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Hillary Clinton)因本不该曝光的工作电邮而引发的丑闻,泄露有关法国总统马克龙(Emmanuel Macron)私人的信息等。这些信息一旦曝光就给当事人造成损害。这也许是网上假新闻最常见的手法。但我们应该明白的是,除了错误信息和虚假信息之外还有操纵性新闻,在网络环境内外不胜其数。”


    传媒专家博格丹·奥普利亚提醒说,就像假“点赞”或网上请愿一样,目前有一个制造假新闻的市场。你如果想要为网上请愿购买签字,可以运用寻找愿意销售你所需签字的公司的搜查引擎。至于假新闻,为了获得成功,记者在编辑这些新闻时利用人们的情绪,这是操纵人充分利用的一个因素。目前的信息生态系统并不是为制造假新闻而建立的,但社交网允许我们测量人们的情绪反应,来建立一些预测人格的模式,了解选民的选择,或通过假新闻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在未来选举中,心理测试资料的准确性也许会比候选人推出的思想更加重要。


    假新闻的受益者是谁呢?博格丹·奥普利亚说:“假新闻常常是为了吸引网友点击观看文章而制造的,这就是所谓‘钓鱼式标题’(click-bait)。只需点击,就会被记录为查看了文章,从而提高该网页广告效果指数。很多贸易公司或自然人建立利益集团,为从广告中赚钱而制造假新闻。在最坏的情况下,幕后有其它利益,不只是为纯经济利益,而是为政治和地缘政治利益、操纵民众影响其对某一主题的立场、造成民主社会失去稳定等目的而制造的。让我们看看英国脱欧的进程,在英国决定脱欧之前,我们目睹了几场假新闻和错误新闻的宣传活动,引起民众走上街头示威游行,所以假新闻可以产生巨大的影响。幕后有各种各样的利益。为了避免重演,我们应该知道有假新闻,并学习如何辨别真假。”


    如何能做到这一点呢?首先必须从长期证明可信的传统来源去获得信息。博格丹·奥普利亚认为,批判性思维是对抗假新闻的一剂解药,社交网、不能分类的作者、假新闻和错误新闻的火爆是传统媒体势必通过自身的挣扎、来应对的挑战。



    逸雪(翻译),苏燕(译审)



    注意:本文版权仅属罗马尼亚国际广播电台所有,并受国家版权法保护。任何复制,引用及转载需得本电台同意,并不得超过500字,且须在文后注明文本出处及链接网页。

  • 2021年8月27日:多瑙河里的塑料垃圾

    2021年8月27日:多瑙河里的塑料垃圾

    罗马尼亚“更绿”环保组织,在“净水”计划的网页上以大字写道:“前景堪忧!”。这项计划致力于减除多瑙河里的塑料垃圾,此河是罗马尼亚的主要河流,但须横跨大部分欧洲地带后,才由风光绝佳的多瑙河三角洲流入黑海。“净水”计划起源于环保专家们的评估,他们警告说:我们如果不采取行动,到2050年在全球水流里的塑料垃圾将会比鱼类还多。罗马尼亚的趋势也与全球同步,景况不好。据多瑙河三角洲生物圈保护区管理处的评估:汇集多瑙河每年运载的塑料垃圾超过1500吨,几乎收聚了此河流经我国的各地区各类的垃圾。由于多瑙河附近的湖泊和支流在入河之前就已经积累了大量塑料垃圾,就导致了水生物多样性的陨灭、水质的极度低降和自然风景的毁损。罗马尼亚开展“净水”计划的目的是收回河床上长期积累的旧有塑料废弃物,以及采取预防和抵挡未来垃圾排放的新措施。为了清除每天流进的约4吨垃圾必须依靠罗马尼亚及其它多瑙河沿岸国家在整个多瑙河及其支流的流域采取长期且大规模的措施。


    下面请听“更绿”协会通讯主任万娜·谢尔班(Oana Serban)向大家介绍该协会成员开展的活动:“我们开始清理活动,整理改善回收垃圾的基础设施。这就是说,在多瑙河沿岸放置分类收回塑料垃圾桶和环保信息面板。2020年回收了近40吨塑料,免于流入河水里。此外,我们在罗马尼亚首次使用无人机、垃圾收集网和漂浮屏障等技术手段。我们一年前在日乌河(Jiu)上放置了漂浮屏障,打算在其它河流上也放置这种漂浮屏障。除了这些措施之外,另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是对民众提供这方面的教育,使他们明白不应再乱扔垃圾,分类回收垃圾的重要性,用什么代替一次性塑料产品等。这是个大问题,因为我们过多使用塑料餐具、盘子和杯子。为此,我们在城市用大型壁画向市民拉响河流塑料污染危害的警报。”


    “更绿”协会的成员还致力于将民间组织、商业界和地方社区聚集在一起。协会自2008年建立以来,在罗马尼亚建立了一种担当责任和志愿环保的文化。通过各种以“收回垃圾保护生命”或“废物不是垃圾”等为题的计划和教育宣传活动,“更绿”协会的志愿者从森林、河床和旅游路线上回收了约350吨塑料,并致力于旨在改善该领域公共政策的宣传活动。万娜·谢尔班表示,在开展这项计划的城镇,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当地社区的组织方式。她说:“我们去某城镇时,不使用一些事先设想的标准方案,而是与当地居民合作,因地制宜。在10个城市里建立了地方倡议团体,一些社区组织者参加了社区组织和发展培训项目,学习如何调动居民的积极性参与这类活动。两年后他们达到某一水平,知道如何动员民众采取行动。其中的一些已经与有关机构建立了关系,开展宣传活动及其它活动,并了解到解决问题必须对政府官员施加压力,发现民众扮演重要角色,因此必须依靠他们!”


    “净水”计划对联合国全球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五项做出贡献,更确切地说:干净的水、负责任的消费和生产、气候行动、水下生命、陆地生命等。该组织的成员说,我们不仅要清洁水,而且还要洁净公民的心灵、公共机构和公民机制,因为这一切都是社会有机且连贯运行的重要因素,如果我们目前不采取行动,那么脍炙人口的故事中的金鱼不久就会变成塑料鱼。



    逸雪(翻译),苏燕(译审)



    注意:本文版权仅属罗马尼亚国际广播电台所有,并受国家版权法保护。任何复制,引用及转载需得本电台同意,并不得超过500字,且须在文后注明文本出处及链接网页。


  • 2021年8月20日:人类在地球上留下的痕迹

    2021年8月20日:人类在地球上留下的痕迹

    国际原子能机构向能源领域发出警告,我们如果想要到2050年达到零排放量,投资者就不应该为石油、天然气和煤炭领域的新计划投资。据估计,今年随着世界经济在疫情结束后开始复苏,全球范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会大大增加。国际原子能机构还说,疫情后的经济复苏对气候而言根本不可持续,如果各国政府不迅速采取行动,致力于降低排放量,2022年将会面临更加严重的情况。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Antonio Guterres)敦促发达国家到2030年逐渐淘汰煤炭,并停止煤电厂新建计划。而我们不应该忘记,电能需求将会达到近十年来最高的水平。但也有好消息:中国将要增加太阳能和风能产量,德国政府通过了加快气候目标实施的计划,以使德国到2045年实现气候中立。其实,发达国家最近几个月来确定了有关降低废气排放颇有雄心的目标,但必须兑现承诺。法国总统马克龙(Emmanuel Macron)表示,非洲国家不应该继续使用化石能源,而应吸引向再生能源领域的投资,与世界其他国家并行前行。从生产和经济的角度来讲,这些呼吁都直指问题的本质。


    大学教授米尔恰·杜族(Mircea Dutu)在接受本台记者的采访时表示,这指的是社会和经济的根本性变化。他说:“最近200年来,全球社会和经济是依靠以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为基础的能源模式发展的。在这种条件下,为了使经济适应气候的发展,不得不改变这个产能的方式,从化石能源过渡到可再生能源或核能。不管怎样,新能源资源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相对要低。全球降低并适应气候变化的行动计划主要目的是将全球平均气温上升控制在低于工业化前的2摄氏度或1.5摄氏度的范围内,同时到2050年实现气候中立,这是限制全球气候变暖行动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


    近年来,人类活动在什么程度上影响了气候变化呢?气候学专家罗克桑娜·波扎里乌(Roxana Bojariu)说,大体上讲,我们可以比十年前做出更确切的答复。据研究气候变化政府间团队发布的最新报告,全球平均气温尤其是从二十世纪下半叶起开始上升,并在95%的程度上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罗克桑娜·波扎里乌说:“与物理学实验室里的实验相同的数值证明,如果没有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上升,就不会产生全球平均气温的上升。所以说,自然因素实际上不影响全球气候的变暖。太阳和火山的活动也不能解释为气候大幅度上升的因素。我们在这方面每年,每月都创造新记录。最近六年来的气候是十九世纪下半叶最暖的。最近十年是有历史记载以来最热的十年。但除此之外,极端气候现象最近也开始创造纪录。去年是大西洋、格陵兰和南极洲西部颶風最活跃的季节。令人遗憾的是,这些现象未来将会扩大,并将会发生像在澳大利亚,亚马逊和南欧发生的火灾。数值实验还表明,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在罗马尼亚也将会发生日益多的植被的火灾。


    我们必须到2050年实现气候中立,这意味着产生气体排放的一切活动都应该有相对的抵消措施,以使总排放量降低到零,消除人类给环境留下的不良痕迹。



    逸雪(翻译),苏燕(译审)



    注意:本文版权仅属罗马尼亚国际广播电台所有,并受国家版权法保护。任何复制,引用及转载需得本电台同意,并不得超过500字,且须在文后注明文本出处及链接网页。



  • 2021年8月13日:健康的数字环境的重要性

    2021年8月13日:健康的数字环境的重要性

    2017年出现的深伪技术广泛流行。通过这个新技术可以从零开始伪造令人可信,但完全虚假的照片,伪造公共人士的声音,伪造某人的声音用以各种欺诈,伪造损害人格的视频,其情景与有关事件毫无相关。简而言之,深伪技术是一个合成图像和声音的技术。一家德国公司驻英国分公司使用这个技术,打电话模仿德国总干事的声音向一家匈牙利银行转移了约20万英镑的案件臭名昭著。特斯拉汽车创始人伊隆·马斯克(Elon Musk)宣布特斯拉(Tesla)公司准备制造飞行汽车的录像是深伪技术的另一个好例子。


    在某些情况下,深伪技术可以制造有趣图像,可以把自己的形象插入动画片里,很实用,譬如佛罗里达(Florida)达利博物馆用先进的换脸技术让超现实主义大师萨尔瓦多·达利(Salbador Dali)重新活起来,来向参观者推举他的艺术,和观众自拍合影。不过,除了有趣和有用的一面,恶人利用这个新技术欺诈威胁。许多色情影片借助这个技术,用各种数算法将著名演员变成主人公。该领域专家说,这种假视频超越了名人世界的界限,任何人都可以为进行报复而使用深伪技术,并不需要受到特殊的培训。深伪技术毫无疑问是我们在现今时代所面临的一个很大的挑战,这指的是制造假新闻,但一种更加先进的假新闻,假新闻随着人工智能发展而获得可预计的发展。最近当选为罗马尼亚跨媒体审计处主任的数字、技术、营销和媒体企业家德拉戈什·斯坦卡(Dragos Stanca)说,假新闻并非是一个新鲜事,而我们拥有的工具和不同现象传播的速度在不断改变。


    德拉戈什·斯坦卡在接受本台记者的采访时谈到了数字环境信息健康的重要性,提醒人们注意可以影响信息准确性的因素是争取读者。如果测量和审计网站流量和街头广告业、报刊、杂志、广播电台等的读者率或听众率是评估信息的唯一标准,那么结果是朝不好的方向发展的,德拉戈什·斯坦卡说:“一般来讲,数字媒体和媒体可以通过不同形式来表达,如:专业内容、按照伦理规则审核的内容、值得传递给读者和听众的内容,这都是一些非常重要的因素。在现代社会里我们不太明白一条信息到底是什么,谁有权利传播这个信息,哪些新闻是真实的,哪些是虚假的。我希望我们能够就此进行公开讨论,因为这对媒体工业至关重要。”


    罗马尼亚媒体审计处最近通过了德拉戈什·斯坦卡制定的有关负责任广告和可信媒体的一项计划。这项计划的目的是启动有关这方面的建设性的讨论。下面请听德拉戈什·斯坦卡向大家解释如何清洁媒体,消除怀疑和操纵的方法。他说:“就像我们注意教孩子在过马路前要左顾右盼,绿灯亮时才能过马路一样,我们应该教他们如何避免媒体空间中的风险。其实,在数字和视听空间中,一旦媒体生态系统是仅在流量的基础上调整的,这种谨慎的行为方式开始成为可选性的,而未来也将会继续是可选性的。这个广泛、复杂且敏感的问题,必须予以解决。就像汽车被发明时一样,最开始的时候没有交通规则,致使很多人在交通事故中死亡,后来确定了一些目前人们司空见惯的规则,在数字空间同样,为了处理一个新现象必须确定新规则,来针对我们应该信的信息,而深伪技术,伪造现实,使得我们无法辨别在You Tube或任何其它网页上看到的内容是真是假。于是,就像我们教孩子不要把手指放到插座里一样,应该教他们在网上如何免受偷取他们银行卡资料或个人资料,骚扰他们,向他们传播假新闻等人的影响,如何辨认他们,知道如何在Google上用做通用图片搜查,如何查实他们所看的图片是否是真实。这些都应纳入学校课程和教育方面的讨论之中。”



    逸雪(翻译),苏燕(译审)



    注意:本文版权仅属罗马尼亚国际广播电台所有,并受国家版权法保护。任何复制,引用及转载需得本电台同意,并不得超过500字,且须在文后注明文本出处及链接网页。

  • 2021年8月6日:太空垃圾的清理

    2021年8月6日:太空垃圾的清理

    去年年底,欧洲航天局(ESA)在清除太空污染的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与瑞士首创企业ClearSpace签约来开启世上首次清理地球轨道垃圾的使命。这是一次是商业性的任务,投资高达1亿欧元,其中8600万欧元来自欧洲航天局的投资。这个使命将在2025年开启,关注的垃圾是过去欧洲Vega火箭所遗留的片段,“Vespa”有效负载适配器,重量约达112公斤。这个适配器在2013年遗留在海拔约800公里的太空低轨道中。过去,曾举行过从活跃卫星的轨道上清除太空垃圾的示范活动。但如今将会首次有一颗“清洁卫星”来担负起处理真正太空垃圾的任务。


    太空垃圾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主题,目前有数十万卫星碎片环绕地球旋转,如果不清除,未来几代人将会达到不能再度发射电信或天气预报卫星的地步。空中客车防务及航天公司的工程师提醒说,人类发射的卫星日益增加,连带的问题是,这些卫星停止运作时会面临相撞的风险。卫星一旦相撞会产生大量太空垃圾,其中任何种类都可以造成损害。因此,清除最大的太空垃圾是世界各地航天局的燃眉之急。据估计,这些机构在开展了大约六十年的太空活动,发射5500颗以上卫星之后,目前有大约2万3千个直径大于10厘米的太空垃圾在地球轨道上漂移,形成垃圾云,其中包括:前导弹、在多次爆炸后留在轨道上的卫星碎片、达到可最后运作周期的卫星。


    大于一厘米的碎片数量达数十万。欧洲空间局清洁太空办公室主任路易莎·因诺森蒂(Luisa Innocenti)表示:“在地球的轨道上有各种物体,甚至有一名宇航员失手掉下的一把螺丝刀”。她解释说,这些太空垃圾,因为以每小时2万8千公里的高速度移动,面临巨大的相撞危险,而这不仅能摧毁活跃卫星及其提供的服务(如天气预报,GPS定位服务,地球监测等),而且产生新垃圾,引起所谓的凯斯勒综合征(Kessler Syndrome)连锁反应。


    罗马尼亚2018年加入欧洲国家为共同致力于清除太空垃圾和卫星建立的集团。下面请听,罗航天局的研究员伊丽娜·斯特佛内斯库(Irina Stefanescu)向大家解释太空垃圾对活跃卫星构成的威胁和对我们大家会产生的影响。她说:“对普通的人来说,太空垃圾因其对电信卫星会产生的影响构成威胁。电视台或无线电会中断服务。这种太空物体,连最小的,都在很短的时间内以每秒数千公里极高的速度穿过很长的距离。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该物体有很大的动能,于是可以很容易摧毁人类制造而目前使用的任何物品。我这里指的不仅是以上所说的卫星,而且还有国际空间站,那里有宇航员常住,除此之外,还会对人类生活构成威胁。”


    清洁太空使命被描述为一次很敏感的使命:新机器首先应该观察从地球上无法监测的Vespa有效负载适配器,然后用其犹如章鱼触手的四个机械臂膀抓住它。一旦被捕获,Vespa适配器将被排除出地球的轨道,接着与清洁卫星一起在空间中解体。重要的是避免Vespa适配器在与清洁卫星接触时脱离,或者清洁卫星的机械臂膀被破碎,产生新太空垃圾。未来,参加清洁太空计划的工程师打算从地球的轨道上清除大得多的垃圾,或者同时清除多个太空物体。欧洲空间局欧洲太空运营中心主任罗尔夫·德森(Rolf Densing)提醒说,在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apceX)、One Web和蓝色起源(Blue Origin)即将启动发射由数十万颗小卫星组成的卫星星座的计划时,太空垃圾的问题将会加剧。


    伊莉娜·斯特佛内斯库说:“随着地球周围的空间充满物体,这些物体构成的威胁迅速增加。我们可以举出的一个例子是伊隆·马斯克(Elon Musk)的公司SpaceX发射的卫星。应该很好地了解并观察其轨道,并进行调整,因为,我们尽管想象这些物体移动在一条环绕地球的轨道上时,会想到一个几何图形,但它实际上会偏离轨道,因此必须不断进行调整,而这就是地球上太空控制中心所扮演的角色。”欧洲航天局欧洲太空运营中心每天受到数百次碰撞危险警告。之后采取预防卫星相撞的措施,费用很高,并会很多天骚扰卫星服务。



    逸雪(翻译),苏燕(译审)



    注意:本文版权仅属罗马尼亚国际广播电台所有,并受国家版权法保护。任何复制,引用及转载需得本电台同意,并不得超过500字,且须在文后注明文本出处及链接网页。

  • 2021年7月30日:罗马尼亚禁止捕获鲟鱼

    2021年7月30日:罗马尼亚禁止捕获鲟鱼

    罗马尼亚环保部长巴尔纳·丹乔什(Barna Tanczos)最近延长了有关在罗领海捕获鲟鱼的禁令。他解释说,据环保部专家的研究结果,由于偷猎鲟鱼濒临消亡,因此需要实施长期的严格措施。其实,鲟鱼在全世界范围都面临威胁,因此国际环保机构于1998年决定将这个鱼种纳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罗马尼亚于2006年首次禁止捕获鲟鱼。国际自然基金会有关鲟鱼产品非法交易的研究得出了令人担忧的结论:所检查的几乎1/3的鲟鱼制品是非法的。此次研究是于2016年至2020年开展的,并首次揭露有关偷猎以及在多瑙下游,尤其是在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和乌克兰捕获的鲟鱼肉和鱼子酱的非法交易证据。同期,上述国家当局报道了214起偷猎案列,其中82起在罗马尼亚。


    鲟鱼被分类为世界上最受威胁的物种之一,而多瑙河下流域是世界上鲟鱼依然生存并繁育的少有地区之一。上述研究的作者之一,莱布尼兹(Leibniz)野生动物研究所的基因学专家埃尔讷·鲁德维格(Arne Ludwig)说:“有关鲟鱼贸易的研究很少,本研究是唯一运用先进取证方法的研究,而这对查实非法交易至关紧要。”测试点覆盖了整个商业链,包括商店、超市、餐厅、酒吧、农贸市场、水产养殖场、中介、渔民、网上贸易等。所有样品进行了脱氧核糖核酸和同位素测试,证明来自野生鲟鱼的产品销售给四个国家。罗马尼亚世界自然基金会项目协调员克里斯蒂娜·蒙地亚努(Cristina Munteanu)表示,此次研究表明,偷猎对依然生存的野生鲟鱼的影响多么严重,所以我们努力拯救这个鱼种至关重要。


    她谈到应采取的措施时说:“解决途径本身并不简单,应该是一种综合性的方案,就是说,除了无限期完全禁止捕获野生鲟鱼之外,而我们应该说的是这当然是一项良好的措施,但除此之外还应该做很多事情,不仅从捕鱼,而且从商品市场来全面分析。也许应该进行这种研究,来看看某一产品是否来自野生自然环境,是否合法,就是说,是否来自水产养殖场。除此之外,还应该同渔民社团合作,为此制定了一项题为‘生命’的计划,我们应该进一步加深与他们的交流,来找到捕鱼的替代方案。另外还应该对鲟鱼鱼种进行严格监督,观测这个鱼种的实情,还应与参与保存鲟鱼鱼种的各方人士合作,这都非常重要。”


    黑海区域对保存欧洲的鲟鱼起到关键作用。多瑙河和格鲁吉亚的里奥尼河(Rioni)是鲟鱼在欧洲自然繁育独有的河流。鲟鱼被灭绝的主要原因是过度捕鱼,堵住鲟鱼迁徙路线的水坝及便于导航的建设。在欧盟,鲟鱼自然繁育的唯一河流是多瑙河。意大利的波河(Po)和法国的吉伦特河口(Gironda)拥有大量鲟鱼,但不再能自然繁育。保加利亚、匈牙利、罗马尼亚、法国、德国、波兰、荷兰和奥地利等国都为保护鲟鱼繁衍而开展活动。鲟鱼及其它迁徙鱼类是多瑙河的历史、经济和自然的宝贵鱼种。下面请听克里斯蒂娜·蒙地亚努向大家介绍鲟鱼的重要地位:“首先,这是一个从恐龙时代幸存下来的鱼种,就是说有着两亿年的历史。然后,鲟鱼犹如河系健康的指标,主要表明该河系的水是自由流动。其次,对我们己身利益而言,因为是大型鱼种,如果能重新开启销售的话,可获很的大收入,造福民生。但要做到这一点,我们还应该长期等待,并为拯救鲟鱼而共同努力。”


    据罗马尼亚多瑙河三角洲研究与开发研究所报道,目前,在全世界范围有26种鲟鱼。其中欧洲鲟和裸腹鲟,这两个稀有的鱼种,在60年代就已经从多瑙河消亡。




    逸雪(翻译)苏燕(译审)



    注意:本文版权仅属罗马尼亚国际广播电台所有,并受国家版权法保护。任何复制,引用及转载需得本电台同意,并不得超过500字,且须在文后注明文本出处及链接网页。

  • 2021年7月16日:罗马尼亚人首次太空飞行40周年

    2021年7月16日:罗马尼亚人首次太空飞行40周年

    1981年5月,罗人杜密特鲁·普鲁纳利乌(Dumitru Prunariu)及其航天伙伴苏联宇航员列奥尼德·波波夫(Leonid Popov)所乘坐的联盟40号太空船在礼炮6号太空站旁停靠对接。他们在太空度过7天20小时42分钟之后,于5月22日下午安全回返地球,所乘太空船降落在哈萨克斯坦的大草原上。这次飞行是在名为“国际宇宙计划(Interkosmos)”项下举办的。藉此计划,苏联邀请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及其它国家挑选一名候选宇航员来参加联合太空飞行。这样,杜密特鲁·普鲁纳利乌成为罗马尼亚的第一位,也是至今仅有的一位宇航员,他的使命成了罗马尼亚航天史绩上最重要的里程碑。


    如今40年过去了,杜密特鲁·普鲁纳利乌在外交部于布加勒斯特举办的周年庆祝活动上,为他参加这次太空飞行任务时的情景和科学实验作了如下的回顾:“我们的太空飞行包括的是由一些研究所的研究员,大半出自摩古雷雷(Magurele)物理学研究中心来开发的实验。其他还包括医学试验来研究人体在失重情况下的调整,以及继续测试人体在重返地球后,如何重新适应地球的环境。从科技角度上讲,一些试验还包括了天体物理学,譬如在宇宙辐射研究上我用了一台我国制造的数码设备测量了地球不同区域上空的宇宙辐射水平,并且特别专注大西洋南部地区,因为那里有地球磁场的变异。我们在这个地区上空测试出的宇宙辐射强度,要比我们飞越的其它地区在等高度上空的辐射强度高20倍。我们也有试验来研究在太空飞船不同飞行高度上的重离子,此外,我们还有科技实验,譬如:研究是否可能获得高纯度材料来用于电子工业,包括在外太空制造能源的太阳能电池工业。”


    杜密特鲁·普鲁纳利乌接着提醒说:“当我飞抵超大气层高度时,立即让我感到惊讶的是地球大气层的稀薄。如果将地球与一个苹果相比,那么它的大气层厚度不会超过果皮的厚度。然而想到在这稀薄的大气层里生命从中发展,生命进程也随之展开时真令人震惊不已,而我们却因着蒙昧无知,污染了这层大气,毒害了我们自己和后代人呼吸的空气,同时还砍伐森林这块地球供氧的基地。”


    太空飞行前景将如何?是政府监管还是私人经营?杜密特鲁·普鲁纳利乌回答说:“毫无疑问的,政府与私人双方的合作将会是未来的前景。目前已经不仅是某些国家政府在此领域投资而已。随着外太空事业的发展,出现了商业经营和利润获取的机会,你们现在看看伊隆·马斯克(Elon Musk),他正要派出一组人乘坐飞船登上国际太空站。此外,他还准备并测试一艘巨型太空飞船,来运输基础设施部件到月球南极去建立常驻太空站,并打算遣送一支由20人组成的宇航团队飞到月球和火星上。马斯克是一位有远见的企业家,知道如何利用自己的金钱在许多太空项目上直接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合作,既支持了美国政府发展太空活动,还能从中建立一个有盈利的企业。他的火箭早就超越了政府原来制定的标准,而且目前是完全可收回重新使用的火箭,因此成本大幅下降了。两年前,他保证了全世界20%的卫星的商业发射,并且一些政府的代理机构也紧跟其后开始研究如何制作可回收火箭来大幅降低开发探测太空事业的成本。


    这个目前每公斤1万5千至2万美元的太空运输价格肯定会大幅下降。不仅是伊隆·马斯克,还另有一位世上的首富杰夫·贝佐斯(Jeff Bezos)将会为旅客组织太空飞行旅游,甚至是短时间的次轨道太空旅游,而且索取的价格对有钱的人是很合理的数十万美元。当然,还有月球和其他遥远的行星的探索,不过火星是未来外太空详尽探索的主要目标,因为据估计,过去在火星上曾经有过生命,有过水并且至今还以某种形态存在。美国‘毅力号’(Perseverance)探测器还在火星着陆的湖底有组织地探寻古生物痕迹。而另一艘刚抵达月球的中国太空飞船正在月球另一个地区进行类似的探索。太空探索的竞赛迫使各国政府与私有企业合作。甚至在俄罗斯和中国,虽然过去只有政府机构参与其中,如今私有企业的倡议也受到鼓励,因为他们业已领先突破政府在这领域的严厉限制,最终会使太空探索得以发展。”


    2021年,在庆祝联盟40号飞行40周年之际,我们还有庆祝航天历史上另两个重要时刻:人类首次太空飞行(加加林1961年4月12日的太空飞行)70周年和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Space Shuttle Columbia)首次发射40周年。



    逸雪(翻译),苏燕(译审)



    注意:本文版权仅属罗马尼亚国际广播电台所有,并受国家版权法保护。任何复制,引用及转载需得本电台同意,并不得超过500字,且须在文后注明文本出处及链接网页。


  • 2021年7月2日:北约成员国面临何种风险

    2021年7月2日:北约成员国面临何种风险

    鉴于全球安全形势日益复杂,北约决定采取措施确保有能力应对现在和未来的挑战。北约领导人在最近在布鲁塞尔举行的峰会上通过了使最近10年的结构适应新条件的一揽子措施。其中包括新网络防御政策和有关复原力的新目标。除此之外,北约首次采取了应对气候变化对安全的影响的一系列措施。北约秘书长延斯•斯托尔滕贝尔格(Jens Stoltenberg)强调说,欧洲和北美在北约应进一步加强北约的军事实力,来捍卫其共同利益和价值观,对抗如俄罗斯这样的专政制度试图建立新国际秩序而构成的威胁。斯托尔滕贝尔格还补充说,北约成员国对中国的强制政策及其对北约安全构成的威胁感到担忧。他还提及中国核武库的迅速发展、俄中两国在欧洲大西洋地区开展的联合军事演习和中国传播的假新闻。


    在接受本台记者的采访时,Early Warning预防冲突中心主任尤利安•吉夫(Iuian Chifu)分析了北约领导人通过的文件,他说:“俄罗斯依然是北约的主要敌人。来自俄罗斯的威胁很大,更确切地说,自华沙北约峰会以来,来自俄罗斯的各种威胁一直在持续。北约通过的文件包含一项有关中国首次对北约带来战略性挑战的条款。另外,北约将注意力从阿富汗冲突和恐怖主义转向网络攻击和技术安全,这是对安全十分重要且相当时髦的问题。罗马尼亚也提及它所关注的问题,首先在北约范围,其次在地区范围,如:进一步加强北约东翼的防卫能力和威慑力,黑海地区的安全以及在布加勒斯特建立的跨大西洋复原力中心。”


    大学教授阿德里安•乔罗亚努(Adrian Cioroianu)在对目前地缘政治局面做分析时说,历史表明,欧亚地区从未有过两个霸权国家,而目前中国和俄罗斯有着共同利益,是因美国这个超级大国近30年的存在而促成。在中期内将会形成一些目前看来不太稳定的联盟,再过几年,我们就会重新具体地考虑中俄两国在长期内会有何种共同利益。阿德里安•乔罗亚努还说:“这种合作发展为一种对抗西方的合作,但同时在两国之间会产生紧张,因为它们有着共同的势力范围。我认为,俄罗斯在北约优先考虑问题的清单上所占的位置将会退后,因为尽管俄罗斯从对欧洲施加影响上讲是北约的竞争者,但其势力不一定像中国这样日益增加。”


    在解释北约对中国的关注为何日益增加时,罗外长表示,近十年来发生了一件空前的事件:“在冷战时期,西方与苏联相对抗,但西方,尤其是美国,在技术上一直站着上风。苏联对武器和太空技术无论进行多大的投资,美国总是领先一两步。最近五年来产生的担忧是,目前在某些以收集数据为基础的研究领域,如人工智能,中国也许领先于西方。而在像我们目前生活的全球化世界里,边境的概念实际上不存在了。北约秘书长有关从网络边界而言,世界各国有共同边境的说法是有道理的。从此产生了中国的网络边境非常接近于北约的想法。这表现为全球范围的网络间谍、知识盗窃、从大型集团盗窃数据等现象。”最近出现了这种谴责,而从这个角度来讲,乔罗亚努教授认为,目前尖端技术和人工智能领域正在火热竞争。



    逸雪(翻译)苏燕(译审)




    注意:本文版权仅属罗马尼亚国际广播电台所有,并受国家版权法保护。任何复制,引用及转载需得本电台同意,并不得超过500字,且须在文后注明文本出处及链接网页。



  • 2021年7月9日:在阿富汗的使命告终

    2021年7月9日:在阿富汗的使命告终

    大约20年前,在纽约的双塔和五角大楼遭受恐怖袭击不久之后,美国对阿富汗开始进行军事干预。被指控是袭击事件罪魁祸首的乌萨马·本·拉丹(Osama bin Laden)和基地恐怖组织(Al Qaeda)提供庇护的塔利班被美国推翻。将近二十年,北约部队在该地区开展各种使命,在这段期间发生了无数次袭击,造成人员伤亡。“现在结束美国最长的战争的时刻到了,我和我们的领导人认为,在恐怖主义威胁蔓延到多个地方的背景下,以每年数十亿美元的成本将数千名士兵集中在一个国家是毫无意义的。”这是今年4月白宫领导人乔·拜登做出的声明。


    美国将与北约盟国致力于按照最初确定的原则:一起进入,一起适应,一起撤走,从阿富汗协调撤军。不久之后,北约宣布,完成“坚定支援任务”所需的条件都已经满足了,不再需要维持军事力量,目前在阿富汗部署的36个国家的军力已削减到9600名官兵。罗马尼亚也属于国际反恐联盟,首批罗士兵在911恐怖袭击事件不久之后就派兵到阿富汗,并始终是北约使命的主要贡献者之一。罗马尼亚与其北约盟友达成一致,决定从2021年5月1日起协调撤军,这是国家最高国防委员会做出的决定。罗国防部长尼古拉耶·丘克(Nicolae Ciuca)表示,阿富汗的军事使命只有在所有罗官兵安全回国之后,才会结束。


    他说:“作为坚定支持使命的主要参与者之一,罗马尼亚在阿富汗战场部署600多名官兵,并将按照北约有关从阿富汗撤军的日程表行动。罗马尼亚二十年前决定加入国际反恐联盟,为打击一个对公民安全和平静构成威胁的敌人并肩而战。在这二十年间,数千名罗官兵在阿富汗战场上执行使命,对改善该地区的安全情况做出很大的贡献。”这里所谈的是两次军事使命,首先是“国际安全援助部队”(ISAF),接着于2015年启动了“坚定支援任务”(Resolute Support),这个使命的目的是对驻阿富汗安全和防卫部队提供训练和援助。


    罗马尼亚派遣到阿富汗第一营营长尼古拉耶·丘克在接受本台记者的采访时,从罗马尼亚的角度介绍了该国战场上的情况。他说:“对罗军而言,2002年是一个充满希望和要出努力的一年,因为期待当年秋天被邀请加入北约,两年之后,罗军不仅在阿富汗而且在伊拉克开展军事使命,并在北约成员国峰会做出的决定的基础上,成为北约全权成员国。此后所有这些分析因素都基于两点:第一是有意愿,有激情,有精神,来证明我们有能力有牺牲精神及所需的人力资源;其次是证明我们是北约的一个可靠的盟友。谈到牺牲精神,我想提醒大家不应该忘记在阿富汗丧生的27名罗官兵,我们对他们表示感激,并悼念他们,同时也纪念200名受伤的罗官兵。这是罗马尼亚在最近二十年做出的努力。”


    阿富汗如今怎样?哪些问题已得解决?阿富汗目前也不是一个完美的国家,但也不能与二十年前受酷刑折磨的阿富汗相比。目前这里设有数十个来自世界各地的外交代表机构,有宪法,有通过民主选举选出的总统和政府,有选出的议会和县议会,其中妇女也有席位,有政党、民间组织和公民社会组织。大多数阿富汗人享受基本健康服务,数百万儿童被接种流行病疫苗。尽管如此,阿富汗在政治、吸毒、贫困、贪腐等方面上依然面临巨大挑战,前景未卜。欧洲风险、安全和通信管理研究所(EURISC)主席利维奥·穆列山(Liviu Muresan)说:“此次造成许多人伤亡和巨型开支的军事行动在二十年后,未能解决问题的情况下即将结束。我们不知道未来一段时间的事态发展将会如何。我们从一开始参与阿富汗军事行动的国家确保所有官兵和军事设备返回家园至关重要。我们从阿富汗应该得出的教训是,基础设施是决定一次军事使命的命运、生命和良好运行的主要因素。一个没有出海口的国家是一个不能征服,不能控制,也不能真正改变的国家,尤其是像阿富汗拥有这样地理位置的一个国家。”阿富汗议会议长米尔·拉赫曼·拉哈马尼(Mir Rahman Rahamani)提醒说,在目前背景下,外国军队从阿富汗撤出将会导致内战。



    逸雪(翻译),苏燕(译审)



    注意:本文版权仅属罗马尼亚国际广播电台所有,并受国家版权法保护。任何复制,引用及转载需得本电台同意,并不得超过500字,且须在文后注明文本出处及链接网页。

  • 2021年4月23日:网上授课的影响

    2021年4月23日:网上授课的影响

    为了遏制新冠病毒蔓延而采取的措施之一是学校网上授课。罗马尼亚自2020年3月11日起开始施行这项措施。政府确定了一项适应疫情事态发展的解决方案,就每个学生不同的生活条件,产生了难以预测的后果。受影响最严重的是来自弱势群的孩子。早在新冠疫情之前,占罗马尼亚学生44%的大部分功能性文盲学生也就来自弱势群。据罗马尼亚World Vision组织今年年初的调查显示,40%来自弱势群的学生没能获得网上教育。


    罗马尼亚World Vision组织的执行经理米哈伊拉·纳博尔(Mihaela Nabar)在接受本台记者的采访时,试图解释其原因。她说“或是教师没有为网上授课,并网上对学生进行测试做好准备,或是弱势群家庭由于经济原因没能向孩子保证所需的电脑、笔记本电脑或平板电脑,或一些地区没有互联网连接。我们开展活动1/3的村庄互联网信号微弱或完全没有。儿童都有获得教育的机会至关重要,因为受教育是应有的一个权利。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致力于让孩子们行使这个权利。每家每户和每个孩子的情况很不同。有的孩子在这段期间没能获得高质量的教育,但在某些情况下,教师赴每家每户,给学生带去必须填补的问卷表或通过what’s app给家长发短信,让孩子看。孩子用各种手段顺利与教师保持联系,但不能说得到高质量的教育。”


    尽管罗马尼亚属于互联网运行好的国家,但据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年初有23万7千名学生不能上网,28万7千名学生没有网上上学所需的电子设备。这些学生中大约40%没有互联网也没有电子设备。下面请听米哈伊拉·纳博尔向大家介绍政府未给这些孩子找到解决途径产生的后果。她说:“据孩子或家长说,91%的孩子受到了心理影响。乡村地区的1/5以上的孩子,即23%的孩子认为他们总不幸福。所有这一切肯定会对他们重新融入面对面教学产生负面影响。我们对决定让学生返回到课堂里的决定表示欢迎,因为这是允许弱势群孩子获得教育的唯一途径。”


    对罗马尼亚World Vision的调查做出答复的50%的教师说,他们的学生学习有所退步,因此除非补课,无法顺利通过未来考试。米哈伊拉·纳博尔说:“据罗马尼亚World Vision,我们虽然付出很大努力,但有的孩子的成绩恶化。根据所有这些因素可以预测,这段期间的辍学率会上升。”


    尽管有关辍学率的官方数字在今夏本学年结束时会公布,但我们现在就能看出,由于教育领域陷入困境,有不少14、15岁的学生决定辍学。这是因为他们担忧将不能顺利通过考试,或是因为在乡村地区家长让他们在家里干活。另有一些高中学生,由于不能网上上学,决定在网上授课的期间就业,从2月8日学生返回到课堂里时,其中的一部分却没回到学校。据统计,在全球范围,近10亿学生受到网上教育的影响。一些国家在这方面的情况比罗马尼亚要好,另一些则更差。


    米哈伊拉·纳博尔说:“新冠疫情对某些国家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这是因为其教育系统做好了准备,或者适应力更强。我们的适应力未来也肯定增强,能够更好地适应情况,我当然希望,在中长期内不需要做到这一点。有些国家应对新冠疫情比我们做得好得多,但也有些国家在教育领域采取比我们更不适当的措施。”且不谈各国做好准备的程度,所有国家的一个共同之处是,网上教育开始对孩子和家长留下深刻的不良后果,主要是焦虑、抑郁,因在屏幕上度过的时间过长而导致视力问题,小孩子的自信心也下降了,其中很多孩子讲话时开始犯语法上的错误。



    逸雪(翻译),苏燕 (译审)



    注意:本文版权仅属罗马尼亚国际广播电台所有,并受国家版权法保护。任何复制,引用及转载需得本电台同意,并不得超过500字,且须在文后注明文本出处及链接网页。

  • 2021年4月2日:树林里的枯木:有益还是有害?

    2021年4月2日:树林里的枯木:有益还是有害?

    森林里的枯木长期以来被认为有害于生态系统,因此人们不断系统地清理枯木。目前,专家反而认为枯木有利于生态系统。罗马尼亚与乌克兰有关机构正在两国边境进行这方面的研究。题为“借枯木来提升罗乌边境地区森林适应力”的计划已由罗马尼亚世界自然基金会联同我国北部苏恰瓦(Suceava)“斯特凡大公”大学,以及乌克兰的帕斯捷尔纳克(Pasternak)林业研究所和Echosphera组织合作开展落实。至今得出的结论是:无论仍然站立或断落跌倒的枯木都是森林结构与运作的重要部分,在维持林木数量的多增、自然的再生、生态多样的持续及提升对气候变化的适应力上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罗马尼亚世界自然基金会的专家拉杜•梅鲁(Radu Melu)说:“枯木对林业增长极为重要,首先是可以提高森林的再生能力。来自枯木的多种营养素,给新一代植物提供生长基础。在森林里,土壤最重要的成分来自枯木。我们如果一直清理枯木,不留下能分解的物质,这就会成问题。让我们与农业作个比较,如果在同一田地上反复收获,那就必须添加自然或化学肥料,来弥补土壤失去的营养素。森林也是一样,一部分木材与叶子、树枝及其它有机成分必须留在土壤里。这些有机物质保证数千物种所需的营养物和微观栖息地。森林有许多物种不能在没有枯木的条件下生存,因此枯木的缺乏会是森林变得脆弱。除此之外,枯木可以提高森林的自然再生能力。某些地区湿度或干燥度过高,枯木,半枯烂树木可以维持湿度平衡,就是树苗良好成长所需的湿度。有树苗在枯木上良好成长。枯木还向在树上和空洞中生活的各种森林物种提供所需的营养物和生活环境,还有冬眠栖息地。”


    枯木管理对罗马尼亚和乌克兰两国来说是一个自2000年起推广的相当新的保存修复概念,但实际上人们并没有很好地理解这个概念。数十年来,有关机构都认为,枯木是森林的敌人,因此致力于遵照林业规定和规范,有系统地清理森林里的枯木。这使得森林生态系统中一些有价值的物种消亡,并减弱了森林的再生能力、从土壤吸取营养物的能力、对气候变化的抵抗力等,从而对经济产生恶劣影响。苏恰瓦斯特凡大公大学的专家克德林•罗伊布(Catalin Roibu)说:“枯木并非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正号相反,有关这方面在欧洲和全球范围有一种说法:‘枯木意味着有活力的森林’。这是因为枯木对许多物种而言是食物和庇护所的来源,这指的是一些在欧洲范围被纳入红色名单上的濒临消亡的物种。此外,枯木还是控制并调整森林健康的组成部分。上述计划挑选了20个随机放置的圆形测试面积做试点。”


    这项受到欧盟资助的计划的发起者说,通过罗乌两国之间的跨国境合作和科研来消除枯木有害于森林的偏见对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健康并为其提供生态系统服务十分重要。



    逸雪(翻译),苏燕(译审)



    注意:本文版权仅属罗马尼亚国际广播电台所有,并受国家版权法保护。任何复制,引用及转载需得本电台同意,并不得超过500字,且须在文后注明文本出处及链接网页。





    逸雪(翻译)



    注意:本文版权仅属罗马尼亚国际广播电台所有,并受国家版权法保护。任何复制,引用及转载需得本电台同意,并不得超过500字,且须在文后注明文本出处及链接网页。